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讨论,一个时代的好与不好,文章里说:
好的时代:
第欧根尼 躺在桶里,让亚历山大大帝,给他挪开点别挡着阳光,能够获得尊敬;
李白 在酒肆里大笑吟诗,嘲弄首相与弄臣,君王含笑默许。
而,不那么好的时代:
第欧根尼 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流浪汉。
李白 成了一个娱乐记者。
那么今天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好的?还是不那么好的时代?
我的工作搭档,是一位画家。从小到大,从广州到巴黎,从当学生到做老师。前半生都在学画或教学生画画。
他画的很多画,主角都是金鱼。铺天盖地的,不同尺寸大小的,全是光鲜华丽的金鱼。和我喜欢的绘画风格一点都不搭。
有一天,忍不住问:“为啥那么喜欢画金鱼?”
他答:“这就是我们所在的社会,今天所处的时代。”
瞬间,我明白,为何他笔下的那些金鱼,色彩都是如此的夸张浓艳。
按道理,经济基础生活水平提高了,那么人会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。
但,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好奇怪。
你知道,这几年做讲解,客人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吗?
不是有关我们看过的某件作品的历史背景,技术手法或有关法国的历史文化,而是:“你在法国每月能挣多少钱?”
或者含蓄点的,自己心里悄悄计算,会问:“你一天讲几场?”
“巴黎的房子一平米多少钱?”
“你们家的房子是买的,还是租的?”
“你做代购吗?”
当然,也有很多游客关心蒙娜丽莎那幅画。但等我讲完这幅画重要的人文意义之后,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:“这幅画能卖多少钱?”
。。。。。。
你有发现吗?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关“钱”。
但你仔细想,这些游客为何问的问题都是有关“钱”?是因为这就是,他们所处的这个社会,这个时代。
如今在博物馆做讲解,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中国游客。如果只单看衣着打扮,很多时候我的法国同事,都分辨不出是中国人,日本人,还是韩国人。。。
中国人真的从骨子里,对艺术文化不感兴趣吗?我不这么觉得。
真的是,不得不感叹,中国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整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变迁,从人们穿的,背的,戴的,一目了然。
因为,人的兴趣真的和环境,和小时候的培养,是有很大的关系的。
就像,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,看出点门道,说出个一二。
就像一个厨子,他对食材就会很敏感。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一个食材,一个蔬菜是否新鲜。
就像一个经常喝酒的人,喝一口就能把酒的美好,在舌尖感受的出来。
有次,我带了一位美术老师,他看到这边一群一群的孩子,围在一幅画前席地而坐,听老师讲这幅画的故事,以及这幅画所处的背景时代,很是感慨。
她说:“国内现在很多学校的美术课,都把艺术赏析的课程砍掉了,因为高考不需要。”
那为啥一定要拿高分,考名校?最终的指向,还是光鲜华丽的外表,还是“面子”,还是“钱”。
十多年前,刚来法国,第一次发现这边有专门的书,研究咱们中国人的“面子”。我们学校,那个时候就专门有一堂课,研究中国人的“面子”问题。
那时刚来法国,所以对于两边很多因为“面子”问题,影响到的不同行为模式,还不太看得出来。
就像那时的我,知道上海建了比法国还要先进的磁悬浮列车,一说起来也是满脸的自豪。
但,在这边呆久了就会想:咱们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德国人建的,也就是德国有这样的技术能力,但为啥他们自己国家反倒没有?
因为,他们觉得造价太高,不一定是他们国家自己老百姓生活上真正需要的。
但,咱们中国讲究的是“面子”。你看,这么气派先进的东西,我有了。
现在在博物馆做讲解,很多时候还没讲完,就会有客人问:“维纳斯怎么写?哪个维?” “胜利女神怎么写?” “哪个是卢浮宫的定位,你能不能帮我选一下?”
因为,他要立刻和维纳斯合个影,定好位,发到朋友圈,表示我在法国,在艺术圣殿卢浮宫,多有面儿。
所以,我觉得不是我们骨子里,看不到“美”。
是因为,我们从小就没有这样的环境,没有经过像我刚才提到的,作为一个“厨子”的训练。
所以即便一份上等新鲜的食材,摆在我们眼前,我们分辨不出来它的好坏。
但,你是否觉得好可惜?
这世间,那么多美丽的色彩,你从跟前走过,没有任何感觉。
这世间,那么多优美的音乐,你听后,感受不到它的忧伤或激情澎湃。
如果你知道,这世间,有过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,发生过那么多让你欢喜,感叹或泪流满面的故事。或许,你会走上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。看到这个世间的多姿多彩。
你说,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,是好的时代?还是不那么好的时代?